垃圾處理問題是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大問題,也是廣州市近些年來常常熱議的話題。廣州市長陳建華,在上任之初就表態要把垃圾問題搞好,更自詡“垃圾市長”。日前,據媒體報道,廣州市要創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並已經制定了相關實施方案,分工安排各政府部門開展各項創建工作。
  創建第一步,造勢不可不做。為此,廣州市政府將組織11000人分14批參觀垃圾終處理場,號稱“萬人行”。參與的人群既包括市四套班子,也包括街鎮居委代表、1000多位學校校長、媒體記者、城市志願者、人大政協代表、機關幹部等等,據悉活動總耗資將達到80餘萬。廣州市政府用心不可謂不良苦,但參觀的地點與宣傳的內容,卻與創建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的目標有些脫軌。上萬名參觀者先是被帶到了番禺火燒崗垃圾填埋場,在聞過刺鼻的氣味之後,又被拉到李坑垃圾焚燒廠。個中用意十分明顯,不看分類試點,卻看填埋和焚燒兩種至少在感官上存在落差的處理方式,萬人行活動的目的似乎更多的是要大家理解“焚燒”,而不是推進分類。
  三年前,廣州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三年後的今天,垃圾分類的做法距離廣州普通市民的生活還很遙遠。究其原因,垃圾分類作為一項需要吸納大量民間熱情和動力的計劃,要在目前全社會已經習慣政府主導一切的背景下推行,顯得尤為艱難。更何況,正如昨日座談會上陳建華所指出的,304條城中村包括300萬城中村居民,也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構成了阻礙。
  城中村的垃圾處理回收設施陳舊,人口流動頻繁,的確給推進垃圾焚燒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但反觀其他高中檔的城市小區,也未能進行垃圾分類。在昨日的座談會上,知名本地媒體人陳揚就援引一位陳大姐的例子,自己辛苦分類,卻遭遇回收時的混運:這在客觀上也呈現出居民積極性如何被政府遲滯的行動所消磨的一點。事實上,廣州市城管委主任兼城管執法局局長危偉漢稍早前也承認,廣州垃圾前端分類、收集、運輸、處理、監管的流程仍不成系統,“想到什麼乾什麼”。
  垃圾焚燒是一個以資本、技術為主導的產業,但垃圾分類卻關係到政府、社區、居民、資本等方方面面,且屬於細水長流型的運行狀態。擅長資本運作、技術引進和人員動員的政府,在看待垃圾分類的問題上,實際上是遭遇了自身的短板。但是,政府不擅長,可以慢慢做,可以引進更多的社會力量一起做。
  然而,廣州作為中國最具公民精神的城市,也因為市政府樂意聽取和吸收民間人士的建言,在昨日的座談會上,討論主題至少沒有轉向“焚燒比填埋更好”的對比上,而是繼續保持在如何推進垃圾分類和如何監督焚燒過程達標的話題上。
  更值得欣慰的是,針對公共政策專家郭巍青把焚燒反對者請進李坑討論的提議,陳建華市長在表示會讓平臺容納不同聲音之外,還表示將推出政府購買媒體監督焚燒廠服務的項目。這裡有必要提一句,政府購買第三方監督的計劃當然很好,當然購買對象不應該只限於專業性較差的媒體,而是要擴展到具有相關專業能力的社會組織、技術企業。另外,針對城中村難以推進分類的問題,陳建華亦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前完善運輸工具,避免混運的出現。
  垃圾分類的推進工作必定需要政府的強力介入,但同時又不僅僅仰仗密集的資金和技術,更無法依靠一時的群眾動員就可以瞬間實現。垃圾分類理應成為廣大居民日常生活的習慣。在這一文明習慣的訓練過程中,政府的角色首先是一個制度設計的主持者,其次是一個制度執行的監管者,只有展現出足夠的誠意,那些熱心分類的居民才不會被澆滅熱情,那些觀望中的居民才能逐漸被分類制度所吸引,那些無所謂分類的居民才會被社會所帶入。  (原標題:[社論]推進垃圾分類,政府作用非常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r86xraan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